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崆峒区:全链发力“牛”劲足 乡村振兴有“犇”头

  • 时间:2025-08-16 09:31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走进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一座现代化的规模产业园映入眼帘。该项目总投资达5.1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已顺利竣工,建成可饲养3000头红牛的标准化养殖区。二期将采用“窑洞养牛”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饲草种植与养殖;三期规划建设屠宰加工厂,构建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

走进崆峒区白水镇大潘牛场,整齐宽敞的牛舍排列有序,体格健硕的牛儿有的悠闲地踱步、有的慵懒地趴卧着。该牛场拥有连栋式养殖棚2座、独立养殖棚4座,还配套建设了青贮窖、干草棚等附属设施,打造了集犊牛繁育、肉牛育肥、自动饲养、数智管理于一体的规模化平凉红牛养殖示范场。

“大潘牛场平凉红牛现存栏量385头,采用了科学养殖模式,从饲料投喂到疫病防控都有严格标准。目前存栏量不断增加,并且良种率高,正在为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崆峒区白水镇大潘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志杰告诉记者。

依托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的资源优势,白水镇大力实施“万千百十”扩繁计划,先后建设了永乐、史家沟2个标准化千头肉牛集中养殖小区,完成了幸福荣军、大潘牛场2个养殖基地改扩建以及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落地建设项目。

近日,崆峒区大寨乡畜牧产业园窑洞养牛三期建设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

养殖户刘海山之前在家里养了100多头牛,听前两期入驻的养殖户说窑洞是个养牛的好地方,在窑洞养牛三期工程建设初,就和负责项目人员进行了衔接,给他预留了十孔窑洞,准备在这里再养70头平凉红牛。“红牛养在这里就是以放牧的方式让它回归了大自然,成长起来快,饲养也方便,一个人能看几十头。”大寨乡赵塬村养殖户刘海山对窑洞养牛赞不绝口。

窑洞养牛三期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大寨乡红牛养殖向园区化、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多元化迈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崆峒区将平凉红牛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强农富民的主导产业,从产业园标准化养殖到窑洞养牛创新模式,再到规模化养殖示范场的精心塑造,逐步搭建起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平凉红牛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记者 兰彩云 朱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崆峒区:全链发力“牛”劲足 乡村振兴有“犇”头
时间:2025-08-16 09:31

走进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一座现代化的规模产业园映入眼帘。该项目总投资达5.1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已顺利竣工,建成可饲养3000头红牛的标准化养殖区。二期将采用“窑洞养牛”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饲草种植与养殖;三期规划建设屠宰加工厂,构建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

走进崆峒区白水镇大潘牛场,整齐宽敞的牛舍排列有序,体格健硕的牛儿有的悠闲地踱步、有的慵懒地趴卧着。该牛场拥有连栋式养殖棚2座、独立养殖棚4座,还配套建设了青贮窖、干草棚等附属设施,打造了集犊牛繁育、肉牛育肥、自动饲养、数智管理于一体的规模化平凉红牛养殖示范场。

“大潘牛场平凉红牛现存栏量385头,采用了科学养殖模式,从饲料投喂到疫病防控都有严格标准。目前存栏量不断增加,并且良种率高,正在为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崆峒区白水镇大潘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志杰告诉记者。

依托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的资源优势,白水镇大力实施“万千百十”扩繁计划,先后建设了永乐、史家沟2个标准化千头肉牛集中养殖小区,完成了幸福荣军、大潘牛场2个养殖基地改扩建以及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落地建设项目。

近日,崆峒区大寨乡畜牧产业园窑洞养牛三期建设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

养殖户刘海山之前在家里养了100多头牛,听前两期入驻的养殖户说窑洞是个养牛的好地方,在窑洞养牛三期工程建设初,就和负责项目人员进行了衔接,给他预留了十孔窑洞,准备在这里再养70头平凉红牛。“红牛养在这里就是以放牧的方式让它回归了大自然,成长起来快,饲养也方便,一个人能看几十头。”大寨乡赵塬村养殖户刘海山对窑洞养牛赞不绝口。

窑洞养牛三期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大寨乡红牛养殖向园区化、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多元化迈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崆峒区将平凉红牛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强农富民的主导产业,从产业园标准化养殖到窑洞养牛创新模式,再到规模化养殖示范场的精心塑造,逐步搭建起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平凉红牛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记者 兰彩云 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