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208222022020012 文号: 灵政办发〔2022〕61号
成文日期: 2022-09-05 发布日期: 2022-09-05
发布机构: 灵台县政府办

灵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灵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县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省、市驻灵有关单位:

《灵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县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已经2022年8月25日县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灵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5日

灵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县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加快构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根据《平凉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严格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3659”发展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效循环,着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环境节用保育“三项任务”,全面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标准体系、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体系、质量环境监管体系“四大体系”,全力打造更具韧性、更加完整、更可持续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结合县域自然资源禀赋、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特点、环境承载能力和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统筹谋划、分区施策、全域推进,加快三产融合、多业协同发展。

——生态优先,效益并重。妥善处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的关系,突出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农业,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示范带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生产经营主体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形成政府监管、社会参与发展格局。

——创新驱动,链式发展。强化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模式与机制创新,把生态循环理念落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绿色发展。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坚持面上推进与示范创建并举,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领域,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培育推广一批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模式。

(三)主要目标

到2024年,全面完成整县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目标任务,农业结构更加优化,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更加完备,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资源节约高效、投入减量增效、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一区两园承载、牛果菜支撑、多元富民产业补充”的生态循环产业空间布局基本确立,“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在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同时,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链条集群式发展,加快农业品牌化发展,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31万头(只)。

资源利用节约高效。农业资源环境节用保育全方位推进,耕地质量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5以上,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16.5克/千克。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51%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4%以上,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7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基本建成,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全链条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1. 推进肉牛产业扩群增量。坚持肉牛奶牛两手齐抓,走小规模、大群体与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同步推进路子,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养牛计划,加快推进延链补链、种群扩繁、秸秆变肉(奶)、品牌培育、融合发展、机制创新“六大工程”。加强养殖标准示范场建设,抓好平凉红牛良种培育,发展平凉红牛特色产业强镇和千头养牛村,培育一批十头以上养牛大户。加快培育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鼓励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等方式,开展联合经营。启动平凉红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大力开展玉米秸秆全株青贮,规划建设县级肉牛屠宰分割加工生产线,推动“运牛”向“运肉”转变。到2024年,全县年种植粮改饲玉米10万亩以上,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以上,出栏7.35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59亿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兽医中心)

实施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2. 促进苹果产业延链补链。以建设高端果品生产核心区和矮砧苹果“高新尖”基地为目标,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为主的“四新”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构建集研发、生产、加工、物流、冷藏、示范、休闲、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果业生产链条。积极鼓励绿色有机化生产,推广乔化短枝、矮砧栽培模式,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老旧果园改优等提质增效工程。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果农等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种植。持续提升果园装备水平,逐步为果园配备弥雾机、开沟施肥机等机械。建办果汁、果脯、果酱等苹果精深加工产品,建立“订单收购+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到2024年,全县果园面积稳定在25万亩,产量达到2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9.1亿元。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果业办)

实施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3. 加快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按照“扩量提质、优化结构、延伸链条、创牌增效、生态安全”的思路,着力调结构、推技术、育主体、延链条、保供应,促进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同步发展,形成达溪河、黑河片区设施蔬菜、北部塬区高原夏菜、幼龄果园套种蔬菜三大优势基地。加快发展集产业开发、科研推广、技术示范、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蔬菜产业。推进良种种苗体系建设,在中台镇西川探索建立工厂化育苗体系。大力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开展蔬菜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严格控制投入品,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登记,打造一批具有灵台特色的蔬菜知名品牌。到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达到0.4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8.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亿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蔬菜办)

实施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4. 壮大道地中药材产业。突出道地中药材优势,优化道地中药材种植布局,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机械化种植。积极推进新开、蒲窝南部山区特色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基地建设,分类制定奖补政策,鼓励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利用山地、林缘带发展中药材种植,创建集中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强化栽培技术示范,重点打造艾草、板蓝根、柴胡等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一批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和中药材加工、购销、流通企业,鼓励陇药皇甫谧制药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实施“灵谧”中药材品牌营销战略,强化产区环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道地药材认证。鼓励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内外中药材展销、推介活动,提高我县道地中药材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4年,全县建成中药材标准化育苗和种子繁育基地5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52万亩以上,产量达到0.25万吨。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农技中心)

实施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5. 稳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按照“规模饲养、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发展思路,稳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持续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生产、冷链保鲜、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生猪产业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八眉猪国家级保种场,积极推进现有生猪养殖场改造提升。建立健全生猪养殖相关政策措施,合理规划生猪养殖“禁养区”,扶持建设专业型母猪场,稳步扩大母猪存栏量,全力保障牧原生猪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到2024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11万头以上,出栏6万头以上,建成1000吨冷鲜肉品周转库和肉品储备库各1座。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兽医中心)

实施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6. 完善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大力实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聚焦精深加工、仓储冷链和市场体系等重点,着力拉长重塑产业后端,促进产销加、贸工农一体化。加快推进齐翔智慧农业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建立完善P2C电商交易平台,构建与东南沿海市场相衔接的苹果价格形成机制,推动苹果大宗贸易,以市场定品种、定种植、定规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依托平凉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办集屠宰、分割、排酸、烹制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加工贸易示范区,配套建设肉牛产地交易市场,建立从高端牛到高端店配送机制。建办蔬菜专业贸易市场,开展精细化、及时化净菜加工,升级拓展乡镇农贸市场。积极筹建县级农产品集散中心,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错峰销售。到2024年,县级市场体系健全,机械冷库、果蔬保鲜库实现乡镇“全覆盖”,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3.2%,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

县商务局

实施单位: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果业办、县蔬菜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7. 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鼓励农户和经营主体发展特色民宿、休闲采摘、农家餐饮、科普教育、红色基地等新业态。加快推动“一区两园”建设,按照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的主战场、循环农业发展的样板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创新区、农村综合改革的桥头堡的目标要求,全力保障优然牧业奶牛养殖示范园区、牧原生猪产业化、康庄牧业种业提升、甘建投惠灵公司矮化果园、万亩高原夏菜等项目实施,全面推进北部塬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园区和省级平凉红牛、苹果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到2024年,“一区两园”基本建成运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抓建农旅融合示范样板村30个。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文旅局

实施单位: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果业办、县蔬菜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8. 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大力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完善以“甘味”品牌为引领,企业商标品牌为根本的灵台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体系。持续推进“灵台苹果”等“甘味”农产品品牌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好、推介好“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示范县”两张国家级产业名片,不断提升灵台苹果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积极争取将优势特色区域品牌、企业商标品牌纳入“甘味”农产品品牌创建之列。深入挖掘农产品品牌文化内涵,注重产品包装形象设计,规范产品包装标识,促进农产品品牌深度开发。到2024年,建立灵台农产品旗舰店5个以上,新增“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1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0个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

实施单位: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果业办、县蔬菜办、县农技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全方位推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9. 推进秸秆和果木剪枝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果木剪枝、尾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绿源同业公司为依托,以秸秆成型燃料、热解炭化、多原料混合厌氧发酵等技术为重点,建立清洁能源生产示范工程,开展秸秆燃料化利用。依托津瑞菌业食用菌大健康产业园,加工制造食用菌栽培基料。加快朝那镇秸秆饲料化中心建设,推进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进程。到2024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果木剪枝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村能源发展中心、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果业办、县蔬菜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10. 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开展畜禽粪污全量化还田,实现粪肥就地消纳。依托康庄、盛丰、绿源、百誉丰等养殖场,健全完善粪污有机肥加工利用设施,开展粪污有机肥转化,推进有机肥生产,建设商品有机肥生产基地。探索建立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立收集—加工—转化—利用网格化体系,加快畜禽粪污转化利用。大力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推广厕所粪污清洁转化技术模式,实现“粪一沼一肥一果(菜薯药)”生态循环利用。到2024年,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畜牧兽医中心、县农村能源发展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11. 加强农业投入品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鼓励引导有关生产经营者和农户依法收集贮存、处置利用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果园反光膜、农药包装等农业固体废弃物。依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健全完善乡镇废旧农膜回收站和村级回收点。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和高强度农膜,年建办示范点3000亩以上,着力构建“标准高、功能全、布局优、覆盖全”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支持建立化肥、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体系,引导建立化肥农药包装物多级收集站点,推动形成农户、经销商、社会服务组织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回收利用机制。到2024年,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化肥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到70%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场监管局

实施单位:县农村能源发展中心、县农技中心、县果业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全要素促进资源环境节用保育

12. 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户落实秸秆还田、机械深松耕、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复种绿肥等关键措施,重点在中低产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秸秆覆盖还田、旋耕还田、深松还田等示范应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按照“块大、地平、路通、宜机化、提升地力”要求,加大节水灌溉和“坡改梯”力度,年均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以上。示范推广轮作休耕技术,年种植绿肥面积2万亩以上。完善耕地质量检测站点设施配备,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价制度,完成全国第三次土壤调查,全域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确保耕地地力提升0.1个等级以上。强化土壤污染监控和调查,在规模化粮食、苹果、蔬菜、养殖等基地建办监测点,对多年连茬种植的设施蔬菜产区、养殖场等土壤结构失衡区域,积极推广低积累作物种植、阻抗剂及生物修复等技术。到2024年,全县高标准农田达到22万亩以上,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到16.5克/千克。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灵台分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县农村能源发展中心、县农技中心、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13.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以优质粮建设工程和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广微垄覆盖、秸秆粉碎、氮肥后移等旱作农业绿色集成技术,年抓建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点18万亩以上。持续推进水肥一体化和智慧农业实施,以节水、节肥、节能、节药、节种为导向,以设施蔬菜、矮化果园为重点,积极推广可视化、自动化现代水肥灌溉系统,年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5000亩以上。大力推进田间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北部塬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园区整地块推进田间喷灌系统布设,实现精准滴灌。到2024年,全县20%以上的矮化果园、设施蔬菜基地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北部塬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园区灌溉农田达到15%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乡村振兴局

实施单位:县农技中心、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14. 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深入开展化肥减施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行动,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大力推广以“测、配、产、供、施”一体化建设为重点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行有机肥+化肥施肥方式,探索适合不同地域的无公害配方肥料,示范推广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企合作,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率低容量施药机械,指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专业化病虫草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在种养基地设立检测机构,根据农产品生产资质、生产环境、投入品用量和产品有害物残留值等标准,开展农药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全程可视监督管理。到2024年,全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年农药减施率达到0.5%,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技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优化创新驱动与约束激励机制

15. 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空间布局体系。以“一区两园”为支撑,按照打造北部塬区矮化果园优势带、两河川区设施蔬菜优势带、西南部山区平凉红牛产业优势带布局,加快推动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全国中高端苹果生产基地、全省优质肉牛基地、全省特色种质资源保护繁养基地建设。按照种养业配套、生产过程清洁、资源循环利用、产品优质安全的要求,引导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合同订单等形式建设农业种植园区,依托堆肥、沼气和“三改两分再利用”等技术,建设堆肥、固液分离等设施,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后施用于种植园区,实现主体小循环。以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采用合同订单、供需协议等形式,统一调配区域内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尾菜烂果等农业废弃物至农业园区,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的园区中循环。以县域为整体,统筹产业布局、有机肥加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实现县域大循环。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实施单位: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果业办、县蔬菜办、县农村能源发展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16. 构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为主线,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和教育培训力度,加快推进资源高效利用、清洁生产可控、生态种养融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等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转化应用。积极邀请省市农业科研院所来县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依托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矮砧苹果标准化种植、蔬菜绿色生产、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等技术,加快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新成果、新科技转换步伐。加快冬小麦专家工作站、八眉猪国家级原种场建设进程,继续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项目。深入开展现代农机装备更新和现代农机集成推广示范行动,加快补齐大马力机械、山区小型适用机械和特色产业高效专用机械等农机短板。到2024年,灵台苹果、平凉红牛、冬小麦专家工作站建成运行,基层农技畜牧推广人员力量得到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特色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广校、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果业办、县蔬菜办、县农技中心、县农机化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17. 健全生态循环农业标准体系。积极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牛果菜”三条重点产业链为重点,加快建立与全产业链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加快制定肉牛养殖、苹果栽培、蔬菜生产等技术规程,补充完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质量安全评价技术规范及合理使用准则,走“标准化种养、科学化繁育、精细化加工”生产路子,带动农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到2024年,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标准化规模达到8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

实施单位:县农技中心、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果业办、县蔬菜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18.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坚持招大引强,锚定国内农业产业领域市场号召力强、管理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力高、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从土地、资金、融资等多方面给予扶持,精准补位全县农业产业前后端环节短板弱项,带动产业全链条发展。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把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与其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挂钩,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跟进、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积极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促进利益融合。到2024年,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家,创建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100家。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经营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19.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推进设施蔬菜产地、定点畜禽屠宰场、果品仓储等场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全覆盖。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完成1.5批次/千人的定量检测任务,配合省市建立完善市级风险监测、县级监督抽查、乡镇级速测三级检测体系,开展农产品例行检测,年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力量,做好执法人员培训,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全面落实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制度,严格经营许可和登记管理,避免劣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切实提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管水平。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技中心、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果业办、县蔬菜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重点工程

(一)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工程。以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和“五料化”利用技术模式为支撑,以推进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为重点,完善机械化作业配套设施,加快秸秆收集转运站点建设,在13个乡镇成立饲草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26处。大力推广“粮改饲”,扶持养殖户每年种植粮饲兼用玉米15万亩以上。到2024年底,完成玉米秸秆饲料转化利用160万吨,为养牛数量在5头以上的脱贫户购置揉丝机,为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示范场购置大型揉丝打捆包膜一体机,全域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健全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以标准地膜应用、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重点,采取“以旧换新”“以奖代补”等方式,每年示范推广全生物降解地5万亩,新建废旧农膜专业化回收组织2个、社会化服务组织12个,扶持建办地膜机械化回收专业服务组织8个,回收废旧农膜2000吨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以“源头减量—循环利用”为主,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畜禽粪污、秸秆等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和新型肥料使用比例。在中台、梁原、新开等蔬菜种植区推广蔬菜尾菜无害化堆肥、沤肥及粉碎还田技术,建成尾菜田间堆、沤肥坑池示范点10个,建设田间堆、沤肥坑池200个。

(三)现代农业种养循环工程。以粪污无害化处理 、粪污全量化还田为重点,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程,建设粪污全量化还田综合试点,大力推行推广“畜—沼—果”“畜—沼—菜”“果—菌—粮”等循环模式和“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在13个乡镇新建农村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心25处,实行市场化运营。依托康庄牧业公司,在全县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新建年产500吨有机肥生产线8条以上,为24个养殖场(小区)修建标准化堆粪场、尿液收集池、排污管道等设施设备。

(四)食用菌大健康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在甘肃金沃森生物科技公司新建果蔬菌菇深加工车间1座,新建清洗、分拣、包装一体化生产线2条。在津瑞菌业公司建成蘑菇堆肥厂1处,建成一次发酵隧道4条,二、三次发酵隧道13条,配套建设室外隧道、供电供水供暖管道、围墙、大门、蓄水池、回收池等附属工程。

(五)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工程。深入实施优质粮工程,持续完善粮食功能区建设,高标准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建办冬小麦科技示范场1处50亩、冬小麦良种繁育示范基地1.2万亩、万亩冬小麦高质高效示范区2个、千亩核心示范片6个。建办冬小麦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万亩、有机小麦生产基地1036亩,做好基地提质增效及品牌认证工作。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带动全县示范户种植良种繁育田达2000亩以上。落实深松耕、绿肥种植、有机肥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栽培技术措施10万亩,开展示范基地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10万亩。每年完成玉米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18万亩,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10万亩、深松耕3万亩,开展耕地质量提升60万亩,做好年度耕地质量等级变更及评价工作。

(六)苹果、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程。抓建矮砧苹果种植示范基地、高端果品生产中心和矮砧苹果“高新尖”技术研发中心,着力培育绿色果品公司、钰圣公司、齐翔公司等龙头企业,稳步扩张矮砧苹果种植规模,新植矮化园5000亩。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抓建精品园100处5500亩,建成两个试验示范中心,完成北部塬区苹果种植优势带抓建。以打造平凉红牛种群核心区和育种创新区为目标,以肉牛“扩繁增量”为导向,实施“万千百十”养牛计划,培育朝那、百里2个万头肉牛产业强镇和百里新集、崖湾、柴朝,朝那高崖,梁原东门、温家庄6个千头养牛重点村,每乡镇提升改造百头标准化养殖场区1处以上,规范提升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13个。通过基础母牛补贴、见犊补母等政策扶持,加大养牛大户培育,每年每乡镇新增存栏十头以上养牛大户10户以上,全县新增平凉红牛5000头,遴选“平凉红牛”育种群基础母牛500头。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221—20227月)。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编制《灵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县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靠实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建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重点项目库,启动试点工作。

(二)全面实施20228—202410月)。全面开展整县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实施,完成整县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三)总结验收(202411—202412月)对试点工作完成情况全面验收、评价,集成一批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建立和完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靠实工作责任,形成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县上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县试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责任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考核范畴,成立全县试点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结合年度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跟踪督促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资金支持。加大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形成多元化生态循环农业投入机制。县发改局要编制全县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库,分年度组织实施。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局要依托中省财政衔接补助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土地增减挂资金等资金,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优先支持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县农业农村局要充分利用国家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鼓励支持县域金融机构开发多种信贷产品支持生态循环农业整县试点工作。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要创新宣传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生态循环农业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理念、技术和模式。县农业农村局要牵头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总结提炼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加强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营造政府部门积极倡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良好氛围。

     相关政策解读链接:《灵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县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