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灵台 >  特色产业 >  蔬菜

紧盯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灵台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贾少龙 发布日期:2024-06-12
分享到:

今年以来,我县蔬菜产业链认真落实全市设施蔬菜产业链“五化”发展和“四升级”工作要求,按照“四强四促四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为抓手,坚持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科技化支撑、优质化服务“五化联动”机制,着力构建“一中心两园区、一片带多点位”的产业布局。至目前,种植蔬菜2.1万亩,产量1.9万吨,实现产值0.78亿元。

一是突出规模化种植,建强基地。聚焦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设施蔬菜提质增效、露地蔬菜扩面增量、链条延伸多点进位,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高质量建设育苗中心。以蔬菜种苗繁育本土化、集约化、商品化为重点,打造中台西川集约化育苗中心1处,辐射带动梁原、什字建设育苗点7处,完成订单育苗4200万株,占总任务的47%。高标准创建设施园区。着力推进设施多茬连产种植,重点抓建梁原付家沟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和中台杨村蔬菜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园区,高标准新建维修智能化设施900亩,带动全县种植设施蔬菜4000亩,实现温室大棚合理轮作、高效利用。高水平打造示范片带。按照“四统一”模式,持续拓展北部塬区万亩露地蔬菜产业带规模,建办梁原、上良、西屯朝天椒千亩示范点3处,带动9乡镇种植朝天椒5100亩,结合果园套种和庭院经济落实春播蔬菜面积1.6万亩。按照“适度规模、集中连片”要求,勘察预留高原夏菜种植区2.5万亩。高起点布设延链点位。紧盯特色预制菜原料生产和蔬菜初精深加工,建办独店景村加工型黄花菜、上良荣旺酱制色素椒原料基地各200亩,建成中台杨村泡沫箱生产、中台坷台净菜预冷分拣、蒲窝任家坡辣椒腌制、西屯店子蔬菜烘干、津瑞菌业基料发酵等6处加工点位,形成优势互补、功能协同、产加销配套的新局面。

二是突出产业化发展,育强链主。围绕生产、加工、营销等发展短板,通过精准招商、大抓项目等方式,持续做大做强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招商引龙头。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提效年”行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外出招商活动3次,与河南众兴菌业、陕西惟精和融等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邀请山东众农、新疆坤沃、甘肃鸿泽等公司来灵投资,签约资金3500万元,到位资金1200万元。新增裕丰鑫泽、津瑞菌业、科秾农业等链主企业3户,累计达到8户。抓建项目稳投资。积极谋划争取利好项目,年内谋划实施蔬菜产业项目6类28个,概算总投资1.2亿元。已实施中省提前批项目6个,总投资2900万元,完成投资1441万元,预计7月底建成投产。争取天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项目3个335万元,已完成项目初设批复,即将组织实施。中期动态调整入库项目13个1257万元,项目储备较为充分。农旅融合促提升。积极探索“蔬菜+”农旅融合新业态,扶持中台利农、灵台恒远等10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引导科秾农业在杨村打造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1处,扶持中台康家沟、独店张鳌坡等休闲农业示范村建办集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科普研学一体化的菜旅融合示范点5处。

三是突出市场化运营,做强品牌。坚持产销并重,精心构建营销网络,促进产品快速交易、市场无缝衔接。推进品牌质量创建。持续深挖“土特产”蔬菜发展潜力,围绕“三品一标”建设,全力打造品牌矩阵。新注册“玉泉青”“玉泉果蔬”商标2个,累计品牌数达到6个。争列东西部协作资金15万元,用于“甘味”品牌创建和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和方案批复。建立市场营销团队。构建“专业营销公司+产业协会+经纪人”营销网络,注册成立甘肃隆浩鸿、灵台红玲珑等专业营销中介公司3家,遴选9个乡镇蔬菜专业合作社营销经纪人12人,培养5户家庭农场转型升级为产销一体运销大户,上联产地、下接市场的营销组织不断充实。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按照“畅外销、扩内需、强电商”思路,着力挖掘市场潜力。聚焦西咸市场,实现省外订单销售1.2万吨;引导灵台佳誉、玖福团膳等公司与县内食堂、商超、酒店建立长期供货关系,内销蔬菜0.5万吨;坚持线下线上销售一体推进,采取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方式,通过多多买菜等电商平台网销蔬菜0.25万吨。

四是突出科技化支撑,积强动力。围绕“四新”模式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的方式,积极探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全要素生产力明显提升。推广优势生产模式,在上良、梁原等4乡镇推广“粮—菜”循环模式;在邵寨、独店、蒲窝3乡镇推广“果—菜”套种模式;在中台、百里、新开等5乡镇推广设施蔬菜“轮作倒茬、一年多茬、文旅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建成露地朝天椒、设施葫芦、设施茄果类等蔬菜种植示范点10处。夯实抓点示范基础,引进推广高产螺丝椒、库比茄子、金棚101番茄、绿金条西葫芦、津园66黄瓜等蔬菜新品种50个,布设蔬菜新品种比较等试验示范基地4处100亩,全面完成了主栽品种更新换代、试验示范品种引种观测任务。集成先进技术装备,持续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5项,引进同步作业2垄4行旋耕、起垄、施肥、覆膜、移栽一体机、机械化精量点播机、植保无人机等新装备7类,有效提高了蔬菜产业标准化管理水平。

五是突出优质化服务,抓强技术。整合组织、机制、技术等保障要素,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建强产业联盟。以“党建+产业”联盟为抓手,建立企业需求、资源、政策、项目“四张”清单和服务企业纾难解困“一张表”,开展督导调研4次,解决企业资金短缺、技术人才不足等发展难点问题7个。加强技术服务。健全完善县级技术咨询团、乡村蔬菜技术服务队和科技特派员“三支队伍”,举办技术培训15场次,培训种植户500余人次。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采取“田间课堂”“云上培训”等多种技术服务方式,开展政策咨询、技术问答30期次,覆盖种植户比例达75%。防范化解风险。围绕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降费”,狠抓减损理赔保收环节,不断提升产业保障水平。全面完成以3000亩露地蔬菜、45亩日光温室、300亩钢架大棚蔬菜投保,实现重点设施区和订单生产区全覆盖。针对低温冻害、旱涝冰雹等自然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6条,采取多层覆盖及设施加固等技术措施,实现在田蔬菜风险“兜底”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