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灵台:从“文坛顶流”到“养生达人”
乱世归隐
魏晋时期的朝堂有多乱?三年换了五个皇帝!看透这一切的皇甫谧多次拒绝朝廷征召,还给皇帝写了封“请假条”——《让征聘表》:“臣有风痹疾,恐不堪仕。”
这位“病号”转头就向皇帝借了一车书!这操作,放现在就是“病假期间不忘充电”啊!皇甫谧选择回归故乡灵台,那里不仅承载着他的童年记忆,也见证了他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书台月朗
在灵台县城向东的一处山上,皇甫谧在这里挖了一口窑洞,过起了隐居生活,据说他经常在这里读书到深夜,月光洒在书台上,所以这里得名书台山,流传至今的“书台月朗”景观,见证着他写下《高士传》《列女传》等巨著。
更难得的是,他虽隐居却不避世。在给自己治病有了成效之后,出于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他总慷慨解囊,帮乡亲们看病。有学者统计,他接济乡邻的钱财,够买上百亩良田!
问道崆峒
闲时,为探求道术真理,皇甫谧常去崆峒山寻访高人。在这里,他不仅研习道家养生术,更领悟到医道同源的真谛。
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编写《针灸甲乙经》积累了重要的知识储备。但谁能想到,促使他钻研医术的直接原因,竟是一场折磨他多年的恶疾...
下一期,我们将揭开皇甫谧“久病成医”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