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灵台 >  文化旅游 >  非遗文化

医学瑰宝—灵台皇甫谧针灸术

来源:灵台县文旅局 作者:王亚楠 发布日期:2022-12-12
分享到:

针灸术,初为简单的砭石击穴,温热祛病,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在先民中流传,后在发展中逐渐成熟,并有零散的针灸著作出现。魏晋时,著名针灸医学家皇甫谧在兼容中创造,在并蓄中发展,著成医学巨著《针灸甲乙经》,将古老的针灸术推向学科殿堂,成为中华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皇甫谧针灸术的针法采用不同针具或非针具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产生针感,促使气血和调,经络通畅,达到驱邪扶正,防治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针具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骨针演变到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针刺手法结合物理治疗和药物注射等方法,使其应用更加广泛。 

皇甫谧针灸术的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穴位体表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灸法一般可分为艾条和非艾条两大类。艾条类有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等。非艾条类有灯火灸、药物灸、电热灸等。 

针刺入穴位引针后,在针柄上用艾球燃灸,灸一壮艾,再引针,再灸,再引针。通过艾火燃灸,使热传于针体,由针体传入人体经络,治愈疾病。 

针灸具有双向调整作用,既可发汗,又能止汗;既能通便,又能止泻;既能治癃闭,又能治遗尿这种双向调整作用,也是针灸治疗无毒副反应的根本原因。 

针灸肌体特定穴位,可对多个脏腑功能产生影响,可以调整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防卫免疫等各个系统的异常功能,使针灸具有广泛的适应症。 

针灸对功能失调的疾病具有治疗优势;对疾病早期或新病疗效显著;对疑难杂症有立竿见影、起沉疴于瞬间的效果。 

针灸器械简单、价格低廉,不仅能作为医生的一种治疗手段,而且可供一般群众自行操作,用以治疗和保健。 

灵台古属雍州之域,境内多处骨砭针的出土,证明是中华针灸术的发祥地。魏晋时,著名针灸医学家皇甫谧,隐居村野,潜心致学,以身试针,完成了医学巨著《针灸甲乙经》,厘定针灸穴位349个,比前人多出189个,系统的介绍了针刺艾灸方法,记述了内、外、妇、儿科等200多种病症,500多个针灸处方,研究整理了经络学说,奠定了针灸学基础。经两千多年的临床试验,至今仍是针灸临床、科研、教学的指南,被中医针灸界视为秘笈,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从公元七世纪起流传于海外,在国际上广为传播。 

为了传承皇甫谧针灸术,先后成立了皇甫谧研究院、皇甫谧文化交流协会,创办了《皇甫谧研究》学术期刊,编发了《中国皇甫谧针灸研究简报》,编辑出版了《皇甫谧遗著集》4种外语版本。编制完成《甘肃省灵台县皇甫谧针灸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省灵台县皇甫谧针灸开发总体规划》,在皇甫谧出生地建成了皇甫谧“银针济世”雕像,在县皇甫谧中医院开设了针灸专科,被甘肃省卫生厅命名为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病专科。对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和184个村卫生所全部配备了针灸挂图等相关诊疗器具,在县职专开设了针灸护理专科,培养了一批县、乡、村中医针灸人才。2005年,皇甫谧针灸术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先后举办了中国·灵台针灸术国际学术交流会,皇甫谧针灸术师承教育大会,郝定国等146名皇甫谧针灸术指导老师与316名继承人建立了师徒关系,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今后,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皇甫谧针灸术。 

制定保护政策,建立传承保护机制,把皇甫谧针灸术的保护、传承纳入县、乡、村工作考核,实行年终责任考核制;以皇甫谧中医院为依托,建办皇甫谧针灸养生基地,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建办针灸传习所,培养一大批中医针灸人才,加大针灸术的推广和引用;鼓励资助传承人和针灸医务工作者,做好传承保护工作,组织开展理论临床研究、研讨活动和诊疗活动。 

通过我们的传承和创新,给这份文化资源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使它再次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