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灵台 >  文化旅游 >  古商周文化

灵台地名探源

来源:灵台县文旅局 作者:王亚楠 发布日期:2025-05-27
分享到: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雄踞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890米-1520米之间,境内主要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灵台气候适中,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粮食生产优势明显,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悠久历史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灵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商周以来便有史可循,发展形成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商周时期建有密须国、密国,文物资源丰富,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元明清,下讫民国,各时代精品荟萃,商周文物被誉为“中华之最”。

灵台县商为密须国,周为密国属地;秦代置鹑觚、阴密二县;东汉后期设三水县;两晋南北朝时期,曾先后设立过鹑阴、朝那、安武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灵台县,属麟州;贞观元年(627年)废麟州,省灵台入麟游,天宝元年(742年),改鹑觚及析麟游为灵台县;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省灵台入泾川。十一年(1274年),复置,以良原县省入;清康熙六年(1667年),分陕西置甘肃省,灵台县遂入甘肃;民国元年(1912年)灵台属泾固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灵台县直隶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原泾原道划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灵台县属之;1949年7月24日,灵台县全境解放,成立灵台县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撤销灵台县并入泾川县;1961年12月,恢复灵台县。

地名故事

密须国,约公元前12世纪,黄帝后裔姞姓的密须氏,在灵台西部建立密须国,都城建于密城(今百里镇)。观今日百里镇地形地貌,以达溪河水系冲积形成的一条川地及两边的台地组成,宽广平坦的河川,土地肥沃,适宜农耕文明的发展。同时,独特的地形条件决定了此地重要的战略地位,“易守易退”,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鹑觚,秦昭王灭义渠戎国后,始置北地郡(治义渠)。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置鹑觚县。周地图记中曾详细记载“鹑觚”这一地名的由来:“鹑觚县者,秦太子扶苏及蒙恬筑长城,见此地原高水浅,因欲筑城,遂以觚爵祭奠,乃有鹑鸟飞升觚上,以为灵异,因以名县。”县治在支村原(今邵寨镇)。

朝那,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安定郡迁寄美阳(今陕西武功附近),朝那县随迁灵台(今灵台县朝那镇)。西魏文帝大统元年(公元535年),自原州百泉县徙朝那县治于今灵台县朝那镇(辖今灵台县之西部朝那、龙门乡之地,泾川县之西南部)。“朝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县级地名,学界对其读音与含义一直有较大的争议。

灵台,文王三年,周师伐密须,密人自缚其君而归文王,密须国灭亡,其地遂属周。文王灭密须般师,于今灵台县城筑灵台以祭天。“灵台”专名由此得名。隋朝大业元年首置灵台县。“灵台”是我国文明社会初期一个祭天观天的场所,是古代君主宣扬王权“受命于天”的一种工具。现在普遍认为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就是《诗·大雅·灵台》中提到的“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