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灵台 >  文化旅游 >  皇甫谧文化

文化灵台行 | 灵台:千年传承的皇甫谧针灸文化

来源:灵台县文旅局 作者:王亚楠 发布日期:2025-02-27
分享到:

在甘肃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一寸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提及中医,皇甫谧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出生地的灵台,其中医针灸术如同璀璨明珠,镶嵌在华夏文化的长河中。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皇甫谧针灸术更是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皇甫谧针灸术,是采用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的巨著《针灸甲乙经》里记载的针灸治法为依据,在皇甫谧针灸派系医者历经千百年的总结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师承相传的针灸术,是历代医者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非遗之所以珍贵,不仅源于其所传递出的历史厚重感,而且源于精妙的技艺、高超的水平。作为星火乡卫生院的领头雁,郑忠建在苦心钻研医术的同时,始终把强化医护技能培训作为头等大事,通过“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累计带徒12人,营造了人人爱针灸,人人懂针灸、人人会针灸的良好氛围。

非遗的传承保护,重在与时俱进。从医12年,郑忠建扎根基层无怨无悔,创新推出了葫芦灸、太极五行能量罐、艾贴、“冬病夏治”三伏贴、竹罐等皇甫谧针灸系列特色疗法,年均诊疗患者达2000余人。

出自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三里穴”与皇甫谧的出生地朝那镇三里村息息相关,这里文化底蕴厚重,群众对中医的认可度很高。村医何振鹏在这里一干就是二十余载。他用实际行动打通了村民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做好非遗传承,任重道远。如何守住初心,让皇甫谧针灸文化传承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王玉霞用实际行动解开了这一难题。她躬耕医圃20年,以其精湛的医术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皇甫谧针灸术惠及于民、薪火相传。

《针灸甲乙经》系统地介绍了针刺艾灸方法,记述了内、外、妇、儿科等200多种病症,500多个针灸处方,研究整理了经络学说,开创了世界针灸医学之先河,成为我国第一部针灸临床医学专著。1700多年来,灵台人民仍在为继承、发掘、弘扬皇甫谧针灸术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县属医院、13个乡镇卫生院均开设了针灸科室,在200多个村卫生室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针灸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