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今年以来,邵寨镇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打造S320线生态美丽廊道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优化推进举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梯次有序推进辖区13个村庄人居环境全域化整治,乡村环境面貌明显变化,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持续打造S320线美丽廊道 充分发动在家党员群众力量,全民参与共建S320线生态美丽廊道,先后集中整修育林带2次,清理修复滑坡、塌方17处,在坡道栽植胶东卫矛50000余株,沿线种花种草24公里,补植道旁树1000余棵,打造景观节点2处。突出整治S320沿线危旧房、“三堆”、彩钢房,拆除沿线东庄、白崖、三联、新民等村土坯房6户15间,清理乱堆乱放建筑材料3处。 着力改善两项民生条件 一是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坚持“拆”“修”“建””搬”四措并举,全面清零危旧房、消除土坯房。年内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61户,抗震改造54户,维修加固18户,拆除危旧房336间。二是改善群众入厕条件。采取县上补助一点、镇上补贴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县镇村户四级联动,统一标准要求,组建专业工队集中对一批影响群众使用的问题厕所进行了彻底整改,整改后的卫生厕所方便实用,群众认可度、满意度比较高。 高标准抓建七个工作典型 立足不同村庄地理位置和村情实际,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的原则,“多点开花”进行全面打造。雷家河村突出体现自然性和原生态性,依托征地拆迁和新村建设对旧村全域进行了美化亮化和改造提升。白崖村结合群众秋收,在S320沿线两侧农户门前统一安装设置了玉米屯,既安全实用,又耐看美观。光辉村配套主干道路大修工程,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点亮乡村”行动,村社主干道实现了路灯全覆盖。三联村结合老庄基地复垦,因地制宜打造了小麦主题广场,既展示了本土产业特色,又擦亮了对外窗口形象。吴家什字村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空闲地块,积极引导打造菜地园林小生态板块发展“庭院经济”,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干槐树村围绕唐槐景区提档升级,全域化做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有力服务保障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东郭村针对农户门前“三堆”,在强调“清”的同时,更注重引导“放”,按照“宜方则方”“宜圆则圆”的原则,规范整齐摆放,着力打造秋收好“丰景”。 长效落实四项机制措施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结果导向,注重过程管理、突出群众主体,以常态长效的机制措施全面巩固整治成果。一是常态化整治。坚持周一、周四环境卫生定期打扫制度,对村社主干道及视野范围内的”脏乱差”现象、垃圾仓内垃圾及时进行清理,确保各项保洁措施落实落细。二是“红黑榜”督促。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红黑榜”督查评比,集中检验整治成效、查找问题不足,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督促各村不断拔高环境整治质量和标准。三是培树典型带动。定期开展“三评三树”及积分兑换活动,对整治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给予适当物质奖励,累计评选“美丽庭院”“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120名,全面激发调动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四是宣传教育引导。采取入户动员指导、发布通告倡议书引导,行政执法劝导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增强行动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实现村干净、户整洁、人精神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邵寨镇将持续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措施,坚持“镇村社户”四级联动、全民共建,重点围绕短板弱项提升、制度机制健全、群众主体作用发挥等方面再添措施、再下功夫,努力使全镇人居环境点上有特色,面上有规模,整体大变化。
撰稿: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