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乡镇动态

独店镇:以“针”“艾”之力,绘就文旅康养融合新画卷

来源: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杨 发布日期:2025-07-25
分享到:

在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村,青砖黛瓦间艾草飘香,千年针灸文脉与现代康养产业交织成趣。这个因“巨鳌衔珠”地貌得名、因“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闻名的古村,正以“医养+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建设贡献力量。

党政引领谋全局,千年文脉铸“医养之魂”

作为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一环,独店镇将打造中医康养示范基地作为关键抓手。镇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专班,多次深入调研、现场办公,系统谋划“针灸小镇”发展路径,推动艾草加工厂、中医针灸传承创新示范中心等核心项目落地。

张鳌坡村的底气,源于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是皇甫谧憩息地——这位魏晋医学家所著《针灸甲乙经》系统整理秦汉针灸精髓,确立中医针灸学理论体系,被誉为“世界针灸医学奠基之作”。依托这一文脉,独店镇高起点定位“针灸小镇”,构建针灸文化、中药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西周文化“五大体系”,深度融入旅游产业链。如今,该村已揽获国家中医师承甘肃皇甫谧针灸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针灸拜祖基地等12项“国字号”“省字号”荣誉,成为灵台文旅版图上熠熠生辉的“金名片”。

“医养+文旅”破题,激活振兴新动能

“既能拜谒针祖,又能调理身体,这样的旅行太有意义了!”游客李女士手持艾灸棒,在皇甫谧针灸康养馆体验古法艾灸,手机相册里存满古建与药草的合影。2024年,张鳌坡景区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医养+文旅”模式让古老村落焕发新生。

在独店镇的规划下,这一融合图景在青砖黛瓦间徐徐展开:皇甫谧文化园依古制建有阙门、神楼、献殿与墓区,50余种药用植物点缀其间,堪称“活的针灸文化博物馆”;毗邻的康养馆内,针灸、艾灸等20余种中医疗法供游客体验,沉浸式感受“治未病”的中医智慧。

产业振兴的“双引擎”在艾草田里轰鸣。独店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千亩艾草种植基地,配套年处理500吨的现代化加工厂,产品直供境内外中药企业及康养机构,艾草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以前鲜艾草一斤赚几毛,现在晒干分级最高卖1元!”村民王大姐算起增收账:村里有了艾草产业,流转费加务工收入,年增收1万余元。

项目赋能强链条,4A升级再启航

作为延伸中医康养产业链的核心载体,总投资5472.45万元的皇甫谧中医针灸传承创新示范中心全面完工,后续运营正加速推进。今年,门诊楼、康养馆已率先运营。

走进示范中心,“针灸道”“康养居”“药膳坊”三大功能区彰显“文化+科技”特色:“针灸道”划分济生堂、启新阁、固本坊,配备智能康养设备50余件,既开展名老中医坐诊、古法艾灸传承,又通过现代仪器分析“谧艾”活性成分、改良针灸器具;“康养居”以园林式布局提供疗养服务;“药膳坊”依托“药食同源”理念推出定制化养生膳食。中心负责人表示,全面运营后将进一步做大做强皇甫谧针灸康养品牌,推动全县中医中药及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站在国家4A级景区创建成功的新起点,独店镇正以“文化探秘、针灸之道、体验之旅、文创记忆”四大板块为核心抓手,全面推进全要素“沉浸式”升级:

——文化探秘强根基。“针灸小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皇甫谧生平、《针灸甲乙经》解读;央视及省级媒体通过短视频、直播探馆,让针祖文化“破圈”传播;甘肃非遗皇甫谧针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志锋撰写的《皇甫谧针灸》一书,首次完整提出皇甫谧针灸非遗核心理论框架,被视为皇甫谧针灸研究的里程碑式文献,为“陇派中医”弘扬注入新动能。

——针灸之道育人才。引进中医康养、果产业高层次人才6名,培训“土专家”“田秀才”1500余人次,建成50亩创业实训基地;

——体验之旅增内涵。新增特色露营基地、药材科普基地、日晷广场、萌宠乐园、栖凤园等景点,丰富“医养、体养、康养”多元场景;

——文创记忆促增收。开发艾草香包、艾枕等23类文创产品,推出黄芪炖鸡等10余种养生药膳,年创造就业岗位超50个,村集体年增收突破60万元。

从“巨鳌衔珠”的古老传说,到“针祖遗风”的千年传承;从黄土坡上的质朴村落,到“医养+文旅”的活力画卷,独店镇张鳌坡村以“一根针”串起文化根脉,以“一片艾”激活产业动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中医方案”。正如游客宋女士所言:“第一次来就被针灸文化吸引,体验了康养项目,还买了艾草香包当伴手礼!”今日的独店镇,正以开放之姿,邀八方宾朋共赴一场艾香浸润的振兴之约。

撰稿:王志文